發布日期:2007-9-22
人民網北京3月14日訊 記者張莉報道:在全國政協十屆五次會議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張曉梅提交了《扶持中國日化工業 打造世界化妝品民族名牌》的提案。提案介紹說,隨著中國經濟總量的不斷增長,國民收入的穩步提升,“美麗消費”支出也越來越大,每年以23.8%-41%的速度快速增長。據業內預計,2010年我國化妝品市場規模將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然而在如此巨大的化妝品市場規模中,真正屬于我們民族化妝品品牌的卻少之又少。
提案指出,目前,全國民族品牌的化妝品生產企業約有5000余家,市場份額不足20%,其中年銷售額在五千萬元以下的中小型化妝品企業約占總數的90%,而外資、合資企業則擁有整個化妝品市場份額的80%。民族日化企業在技術、資金、管理等方面都與外資、合資企業相差甚遠。惡劣的產業生存環境直接導致了民族品牌的萎縮,一些在業內有一定影響力的民族品牌不是已經被外資收購,就是正成為被收購對象。
2003年底,歐萊雅全面收購小護士震動了整個中國化妝品業;2004年初,歐萊雅再次收購了羽西品牌;2006年8月,強生也欲收購中國化妝品第一品牌大寶,同時有信息表明絲寶、雅倩等品牌也在外資收購的視野中。從近年外資收購中國品牌來看,被并購的中國品牌并沒有得以更好的發展,而多是任其自生自滅或者“雪藏”,中國眾多優秀品牌正在逐漸消失。
胡錦濤總書記曾強調,我們要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要擁有我們民族的世界品牌;溫家寶總理也指出,名牌就是質量,就是效益,就是競爭力,就是生命力。中國作為一個正在崛起的發展中國家,理應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和品牌。
據一項調查顯示,97.6%的民眾都認為中國應該擁有自主品牌,發展自主品牌已經具備了相當深厚的民眾基礎。為此,提案建議國家相關部門應逐步調整產業結構,加大對民族日化工業和民族化妝品品牌的扶持和保護,擺脫替他人做嫁衣的現狀。
針對這些問題,提案提出了如下具體建議:
一、外國投資者并購日化企業或購買中國化妝品品牌實行申報制度,由國家相關部門審核批準。
二、實行行業聽證制度,充分聽取行業意見,給予民族品牌發展生存充分的社會環境和空間。
三、對獲得國家權威機構認可的“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等品牌,以及擁有重要影響力的品牌設定反外資收購壁壘,不允許轉讓或外資控股。
四、從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重點分級扶持一批有一定影響力的民族日化企業或化妝品品牌,使其擁有一定的市場競爭能力和抗風險能力。
(張曉梅: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容時尚報》社社長兼總編輯、全國工商聯執委。)